Skip to content





2024MHM专访|蒋莉:元理论视角下的健康传播:从多维研究到实践应用
日期:2024-07-13
作者:陈瑜、刘浩熠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健康传播如何与科技融合,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近日,我们有幸采访了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副教授蒋莉,听她分享了对健康传播研究的独到见解。

蒋莉简介

蒋莉是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的副教授,她的研究专注于社交媒体场域下的人际沟通、健康传播及健康促进,以及移动健康。蒋莉副教授学术背景深厚,先后在北京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接受广告和传播学的训练,并于2011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传播学博士学位。她在学术界颇有建树,已发表SCI&SSCI论文30余篇,曾主持多项香港政府研究基金,也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从北大到康奈尔:健康传播研究之路

蒋莉副教授的学术之路颇具特色。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广告系的她,研究生时期在香港浸会大学深耕网络环境中的人际传播研究。在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她参与了多个关于少数族裔健康传播的项目,这段经历让她深刻认识到健康传播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
“我一直对传播科技和健康产业的结合感兴趣”,蒋莉副教授说,“从最初将健康信息放到网上,到现在通过社交媒体讨论健康话题,再到移动健康和人工智能环境下的健康应用,这个领域一直在快速发展。”

元理论视角:健康传播的“框架与梁”

谈到健康传播研究的方法论,蒋莉副教授强调了元理论的重要性。“元理论是关于理论的理论,就像是一栋楼房的框架和梁,”她形象地比喻道,“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框架,让我们能够快速理解并应对不同的健康情况和健康危机。健康行为千变万化,新的疾病和问题层出不穷,你不可能每次都去捕捉这些议题,这样是不可行的。理论提供了一个框架,让我们能够快速理解,并且知道如何应对不同的健康情况和健康危机。”

人际动态:家庭沟通的重要性

在研究中,蒋莉副教授特别关注人际间的认知和互动。她指出,传统的媒介效果视角可能忽视了人际交流的动态性。“我认为自己是从一个互动性的视角来看传播学问题,这与传统的媒介效果视角有所不同。传统的媒介效果视角认为,将同样的健康信息像大众传播那样发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但我认为传播是动态的,更多时候涉及到根据场景和对象进行调整。”
以家庭沟通为例,她的研究发现,在中国情境下,成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健康信息交流呈现出独特的“数字反哺”现象。“在疫情期间,我们研究了成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代际沟通,发现家庭沟通并非越多越好,有时会出现服从性。大多数情况下是子女服从父母,但在中国情境下,成年子女往往更有知识,见多识广,对科技更了解,因此会出现’数字反哺’。”

数字媒体:健康信息传播的双刃剑

数字媒体在健康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蒋莉副教授介绍了5A模型(Access、Availability、Appropriateness、Acceptability、Applicability),强调需要辩证地看待数字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对健康传播的影响。
“我们研究了社交媒体对精神健康的影响,发现它是一个双刃剑。过去我们认为上网提供了通路,但其实也并不是完全如此。例如,过度自我表露,尤其是女性,在没有得到回应的情况下,可能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可能源于cyber bullying(网络欺凌)或social comparison(社会比较),如容貌焦虑等,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移动健康技术:机遇与挑战并存

作为移动健康领域的专家,蒋莉副教授对快速发展的移动健康技术既看到其积极作用,也警惕可能带来的问题。“现在的可穿戴设备,每个人都有个手表,可以详细查看各种身体指标。然而,这也可能导致一种被仪器支配的感觉。因为这些设备会不断给你设定目标,你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可能会陷入一种非常消极的状态,感觉被这些目标所控制,感到非常辛苦。”
她强调,“关键不在于我们有了这项技术并使用它后会产生什么效果,而在于我们要看到底中间发生了什么。这是我们社会科学能为这个领域做出贡献的重要一部分。我们比其他学科更懂得如何评估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以及如何规避和调整这些不好的影响。”

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

作为多项香港政府研究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主持人和参与者,蒋莉副教授强调,健康传播研究不应止步于理解现象,更要积极影响社会。她正在尝试与各类机构合作,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最近,我与一些同事接触了一些企业和社会组织,期望对方能提出具体的需求,比如某个环节特别需要一个工具,我们则负责设计和测量这个工具的有效性,并最终推广它。我们的优势在于,虽然这些机构过去也在进行相关工作,但往往依赖经验主义,缺乏严格的效果测试。”

对年轻学者的建议

面对当前竞争激烈的学术环境,蒋莉副教授建议年轻学者要追随自己的兴趣,深入思考研究问题的本质。“我希望大家能跟随自己的兴趣,多花一些时间思考事物背后的逻辑。我觉得现在可能大家花在学习技术上的时间较多,而这些新技术层出不穷,学习这些技术和方法占据了大部分时间,相对来说,理论思考的空间就少了一些。我建议大家不要只是追求热点,追热点本身没有问题,但需要看清热点背后的传播本质。”

结语:展望健康传播研究的未来

作为第七届“医学、人本与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特邀嘉宾,蒋莉副教授高度评价了这样的学术交流。她表示:“我非常喜欢这个会议的氛围。大家能够坐下来慢慢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讨论当前行业的看法。每年行业都会发生很多变化,这种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蒋莉副教授强调了学术交流的重要性:“我们是团体作战,一个人很难全面掌握所有信息,但通过了解同仁们在做什么,心里就有个大概的方向。我认为这对传播学界有很大的影响。健康传播在国内过去10年中,从起步到现在蓬勃发展,大家可以看到到处都有人在做健康传播,这是一个实际需求非常大的领域。”
她特别赞赏了会议的规模和深度:“这个会议每次都能集结这么多优秀的学者,大家在这里分享和交流,非常享受。这种交流是非常密集的,虽然不是大型会议,但在各种场合都会碰到人,不断深入交流。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对我们传播学界来说,这是一个促进知识交流和激发思想火花的机会。”
作为健康传播领域的资深研究者,蒋莉副教授的见解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理解这一领域的窗户。从元理论视角到实践应用,从社交媒体影响到移动健康技术,她的研究涵盖了健康传播的多个维度。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健康传播研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多元视角的探索、跨学科的合作,以及像“医学、人本与媒介”这样的学术交流平台,我们期待健康传播研究能够不断创新理论、深化实践,为公众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